近日,黄石市出台“八条意见”,以“真金白银”的硬措施,服务非公企业健康发展,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。
一、健全企业服务体系。坚持“一切为了发展、一切为了企业”理念,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尊重企业家、理解企业家、支持企业家,争做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的践行者。深化“双千”活动,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,主动对接各级工业园区、各类非公企业,跟踪掌握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动态,及时提供精准服务。要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特办制度,采取专人指导、优先受理、加急办理、延时服务、全程跟踪等措施,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退城入园,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,实现投产运营。
二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。落实“先照后证”改革,进一步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和后置审批;支持企业“先建后验”;大力推行“一套材料、一表登记、一窗受理”工作模式,实现企业信息“一次采集、一档受理、共享使用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二十九证合一”改革;全面开放省、市、县三级企业名称库,试行企业自主选择、网上申报、网上核准的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;试行住所(经营场所)“一址多照”“一照多址”“集群登记”改革。
三、服务工业总量做大。坚持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,支持培育一批特色突出、市场竞争力强的“四新”(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)经济。支持与工业配套的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科技服务、信息化、工业设计等产业发展,促进生产型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。鼓励电子商务、互联网+等新业态发展,促进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,服务中小企业“进规”“进限”,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。力争全市市场主体总户数、企业总户数和第二产业总户数比上年增长。
四、推进非公企业转型升级。支持非公企业采取合并分立、股权出资、股权收购转让、债权转股权、组建集团等多种方式实施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兼并重组。支持大中型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,剥离科技研发、工业设计、物流等非核心但具有相对优势的服务环节,设立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,向社会提供专业性社会服务。引导外来企业分支机构登记为独立法人。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,配合做好因化解落后过剩产能而淘汰企业和“僵尸企业”的注销登记,积极帮扶相关企业分流职工自主创业、申办经营实体,促进企业淘汰压缩落后过剩产能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。
五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。逐步建立完善全市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企业品牌培育孵化库,开展制造业品牌提升行动,积极支持黄石培育一批冠军企业。指导三丰智能、新冶钢、汇波防腐等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,擦亮黄石品牌。鼓励非公企业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品牌,进行商标国际注册,推进品牌国际化建设。
六、搭建助企融资平台。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会同金融管理部门有序发展资本市场。进一步简化动产抵押登记办理,加强动产浮动抵押指导,引导工业企业以商标专用权投资入股、质押融资,推进“守合同重信用”企业增信贷款,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
七、净化企业发展环境。组织我市有关各部门联合开展“打击侵权假冒执法年”行动,联合新冶钢、华新水泥、美尔雅、美岛、劲牌等重点企业,开展建材、服装、酒类、烟草等专项整治,帮助本地企业开展外地打假维权行动,严厉打击制假售假、傍名牌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,为黄石知名企业等市场主体保驾护航。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,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,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。规范水、电、气、交通等公用企业经营行为,降低企业经营成本。
八、做好数据共享分析。完善信用信息服务共享体系,推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,开放涉企信用信息数据,满足工业企业对信用信息核查需要,为准确了解交易合作对象经营状况,有效规避交易风险提供支撑。推进政府部门信息互通共享,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工业企业发展总体情况,引导投资者及时调整投资方向,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