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荆门市委统战部以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为载体,引导民营企业参与“百企帮百村”扶贫行动,探索共建帮扶模式。目前,全市参与“百企帮百村”扶贫行动民营企业151家,帮扶贫困村204个,投资1.29亿元兴办项目,公益捐赠1226.3万元,为脱贫攻坚事业注入了新活力。
一是“扶贫车间”模式。以“扶贫车间”助力脱贫攻坚,湖北东林服装有限公司在钟祥市柴湖镇鱼池村开设了服装加工“扶贫车间”,购置制衣设备37台,目前已有7个村的50名贫困户和100多名村民上岗就业。该车间既缓解了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,又帮助农村闲散劳动力走上就业岗位,实现了挣钱、顾家两不误。
二是“农村电商”模式。引导电商进村助力农产品销售,加速脱贫攻坚。东宝区仙居乡珍珠村借助其互联网平台,把附近6个村的竹笋、蜂蜜、食用菌、辣椒酱和黄牛、山羊等熏制土特产销往全国,解决了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难题,300多贫困户受益。
三是“能人返乡”模式。鼓励能人回乡创业推进脱贫增收,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张立致富不忘乡亲,与8名同乡共同组建马嘉岭农业科贸有限公司,因地制宜确立了黑山羊养殖加工、花卉苗木种植等综合发展规划格局。通过村民股东化、居住集中化、养老福利化、管理公司化、经营集约化、发展工业化的“六化”模式,让马岭村民过上了人人有工作、户户住新房、集体有产业、收益有保障的幸福生活。
四是“利益联结”模式。按照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原则,实现脱贫增收。彭敦集团投资4700余万元建设彭敦柴湖农场,采用统一品种规划、统一种苗培育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产品回收方式生产经营,带动200多贫困户就业,户均增收2万余元。荆门市林牧源花椒种植合作社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,建立从技术培训、现场指导、疑难咨询、产品销售、信息发布等一条龙服务平台和工作规范,带动600多农户种植花椒5000多亩,实现产值两亿多元。
五是“政策扶持”模式。引导非公企业用足用活脱贫扶持政策,市委统战部帮助湖北永兴食品依托食用菌产业,积极探索小额贷款扶贫模式,采取“户贷企用、分贷统还、政府贴息、保底分红”的办法,引导京山市绿林镇贫困户向县农商银行贷款1800万元投放到企业返利分红,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,共惠及贫困户600多户,户均增收600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