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统战新闻 > 市县动态 >

枣阳市“回归工程”谱出乡村振兴新篇章

中共湖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http://www.hbtyzx.gov.cn/ 2019-11-15 15:58:24 【阅读

     字体: 【大】 【中】 【小】
  
  近年来,枣阳市将“回归工程”与乡村振兴战略、脱贫攻坚战略等紧密融合,用心用情用功弹奏回归创业“三曲”,吸引能人踊跃回乡,服务能人创业兴乡,不断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,打造了“回归工程”新品牌。
 
  吹响回归创业的集结号
 
  “在外能人名人多”是枣阳最亮的名片、最大的优势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在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多达万人以上。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人才资源优势,吸引和集聚乡贤能人返乡创业,助推乡村振兴,市委、市政府积极谋篇布局,吹响回归创业的集结号,把吸引能人返乡创业作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大转型、大跨越、大发展的助推器。通过密集的致函致电慰问、发放回乡邀请函、登门拜访、开展乡亲联谊、集中恳谈座谈等活动,加强与在外企业家和能人乡贤的沟通联系,共叙浓浓乡情,共商枣阳发展之大计。先后成立了深圳枣阳商会、武汉枣阳商会、北京襄阳商会枣阳分会等多个外埠商会组织,搭建起回归创业的宣传平台;市委、市政府每年在深圳、广州、泉州等枣商聚集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0场以上,邀请枣阳创业成功人士参加;连续三年举办“楚商枣阳行”活动,并以春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庆外出人员返乡为契机,加强联谊,宣传政策、推介产业,吸引回归创业,一大批在外的枣阳籍企业家积极回应,踊跃支持、参与家乡建设。
 
  奏响服务返乡创业的协奏曲
 
  在外能人名人带着“家乡情、报乡志”回来了,如何搞好服务,为他们回乡投资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,使他们不仅回得来,还能安下心、发展好,显得尤为重要。“服务能人乡贤,就是服务发展”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。市委、市政府高规格打造53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,承接回归项目;围绕支持服务能人返乡创业密集出台了土地、税收、技术改造、科技创新、企业成长、出口创汇、总部经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重大项目实行“一事一议”“一企一策”,打造良好营商环境;坚持“企业家老大”理念,对回归项目全面实行首席服务人制度、项目秘书制度、工业项目先建后验、容缺审批等制度,深化“帮你办”“我来办”“马上办”,全力追求一站服务、一网通办、一次办好,为企业家投资兴业当好五星级“店小二”,提供“妈妈式”服务,营造了枣阳的政务环境。
 
  唱响乡村振兴的交响乐
 
  在外乡贤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、美丽乡村建设中来,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用于美丽乡村、产业基地、道路硬化、农田水利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,极大提升了枣阳发展质量。在返乡能人较多的王城镇,聘请返乡能人名人担任“第一书记”、“名誉村长”成为一大创举,让返乡人才在家乡投资创业时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。董楼村“名誉村长”吴小波牵头成立了“董楼发展促进会”,吸纳全村10余名在外乡贤入会,募集资金助力该村建设“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”,将董楼村沿线村庄打造成272省道的“十里画廊”;端公村“第一书记”、深圳卡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启猛出资200多万元,拓宽了村里一条长达9公里的主干公路,打通了端公到环潭的交通贸易往来的“快车道”;担任圣龙村、松岗村“名誉村长”的吴强阶投资建设的“水墨佳园文化生态旅游区二期工程”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,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,把王城打造成全国的旅游名镇。在刘秀故里吴店镇,外出经商乡贤李经洪回乡成立了枣阳市金盛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,打造旅游服务业、富硒农产品业、酸浆面文化业“三大产业”作支撑,生产、观赏、摄影、休闲“四位一体”的“美丽乡村”,包含特色民宿参观、手工作坊体验、欢乐岛屿游览、刘秀沙雕艺术展览、户外婚庆花海、农耕文化体验、创意田园采摘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“八大景区”,在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生产的同时追求美、体验美、享受美,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典范。
 
  “水墨佳园”“醉美黄家凹”“老家石堰寨”“古岭彭家湾”……一个个在外乡贤回乡投资的项目在枣阳落地生根、兴旺发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全市陆续有457名在外能人名人回乡创业兴业,参与支援家乡建设,正所谓乡贤回归正当时,枣阳发展有可为。